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斗六大圳

發布日期:2021-08-31 發布單位: 署本部

灌溉系統

本工程自民國36年開工至46年完工,北自南投縣竹山鎮,延至雲林縣古坑鄉,未來將繼續向南延伸至嘉義縣大林鎮為終點,水源取自濁水溪及清水溪,設有進水口兩,濁水溪進水口設於南投縣竹山鎮枋寮子附近,濁水溪之左岸,幹線自進水口向西南流,穿越清水溪(暗渠)後與清水溪進水口會合,同流一百餘公尺再與林內圳分離,其導水路2,500公尺,清水溪暗渠970公尺循山之西麓林內鄉之背,經斗六九芎林,楓樹湖,咬狗,內林等地後,向西南而偏南,至溪子底又折向西南至古坑,幹線約20公里,支分線28條約110公里,小水路550線約500公里。 灌溉水源除主要取自濁水溪與清水溪外,並以地下水和迴歸水為輔,由濁水溪與清水溪引灌之面積占總面積百分之九十,耕作方式自民國47年第二期作開始,將三年輪作田改為二年一作。現幹支分線己全部施設內面工,因其水源取自河川,水量不穩定,一日間水量變化頻率很大。

探源

斗六大圳的進水口在雲林縣林內鄉的濁水溪與清水溪交界處,這裡就是大圳的源頭了。在林內鄉境內時需爬過高山,因此建了5個渡槽〈連接山與山之間的大水管〉將水引至需要灌溉的地方,是其特色之一。

興建史

斗六大圳乃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戰爭的原因而有了興建的計劃,當時的日本本國因戰爭亟需物資的補充,於是決定在台開闢二條灌溉水道以增加生產,一條為嘉南大圳;另一條則為斗六大圳。後來因戰爭的結束,斗六大圳未能順利興建,但日本人已將計劃詳備完成。 直到民國36年國民政府認為斗六大圳的計劃確實不錯,於是集資開始興建,後來因國共戰爭的關係,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建1公尺的水道竟要台幣1億元〈誇張吧!〉,不過工程仍持續進行,直到民國46年完工,還有通貨不再膨脹,最後將上兆的舊台幣折合成新台幣後,全部工程只需7萬多元新台幣,真是天壤之別。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0-24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