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多語詞彙

中文 英文 日文 解釋
污染物 pollutants 汚染物質(おせんぶっしつ)
指任何能導致環境(包括水、土、空氣、動植物等等)污染之物質、生物或能量。
活性污泥 activated sludge 標準活性汚泥(ひょうじゅんかっせいおでい)
在廢(污)水二級處理過程中曝氣池內植種馴養適量微生物,並將曝氣池內之廢(污)水予以曝氣攪拌以供應適當氧量,使微生物以廢(污)水中之有機物質為食物而增殖,形成似污泥壯之焦狀體稱為活性污泥。
環境影響評估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環境影響評価(かんきょうえいきょうひょうか)
環境影響指某種活動或一連串事件所引起的環境變化或效應(changes effects),或產生新的環境狀況。環境影響評估是對於此一影響,有相當程度之瞭解,再就客觀綜合的調查成果,預測與分析可能引起的影響程度與範圍,予以合理解釋所得的推論,進而經過公開審議或諮詢的過程,以提供決策者做為該活動或事件是否進行,或延時進行,或另取替代方案及對策之參考。在本質上,影響評估的成果或推論含有某程度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且所及之影響程度,可能因人、時、地而有差異。在價值的取向(如對美質、文化之偏好),主觀重於客觀,故在評估作業,謀求共識是很重要的一環。
水質 water quality 水質(すいしつ)
指水的物理、化學、生物及能量(如水溫)等性質,一般水在形成及流動過程中,因溶解各種物質,介入微生物細菌及能量,使水產生各類不同之水質。因水中存在物質種類繁多又有不同含量,且各標的用水之水質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因應各標的用水的水質需求,訂定各水質指標項目,以資說明水質,例如有酸鹼度(pH)、電導度(EC)、透視度、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溶氧(DO)等等。至於各標的用水可視其標的需求,訂定其水質標準,如灌溉用水水質標準及自來水水質標準等等。
墾殖 reclamation and settlement 開拓(かいたく)
開闢山林、原野、湖沼、或海邊作為農業用地、農村部落及道路,並移住人民從事農耕以營生活之謂。
火焚開墾 reclamation by burning 火入れ開墾(ひいれかいこん)
自古代至近年以人力開墾之時代,常被採用之一種開墾方法。即伐木、割除 --> 火焚 --> 不犁翻無肥料栽培(1 ~ 2年) --> 實際開墾(拔、棄根、犁翻) 的方式。有一種比火焚開墾更為粗放的方式,叫做火耕 (shiffing cultivation)。即已不犁翻不施肥栽培使用數年,待地力衰退時即停止耕作,讓它自然回復林地之方式。火耕不把開墾地作為永久田地,此點與火焚開墾有所不同。
開闢水田 paddy field reclamation 開田(かいでん)
開墾造成水田之謂。開闢水田之工法,因地形、地下水位、土壤性質之不同而有多種方式。大致上分為:(1)滲透抑制型工法,(2)滲透促進型工法之二種類型。
改良原坡旱田工法 field reclamation at improved slope 改良山成畑工(かいりょうやまなりばたこう)
修正複雜的山坡起伏及坡度而造成適合機械化農耕之緩坡地表旱田之工法。有改善地形,提高生產性之益處,但土方量及費用甚為龐大,也必須要有慎重防止土砂流失之對策。在日本,於1955年之後半年起,隨著重機械施工之普及而發展出來者,是極為重要之開闢旱田方法。
空氣品質標準 air quality standards 大気品質基準(たいきひんしつきじゅん)
指室外空氣中,空氣污染度濃度之限值。
電導度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EC) 電気伝導度(でんきでんどうど)
廢(污)水中正負離子濃度之總和,為電阻之倒數,其單位為微姆歐/公分 25℃ (μ millimgos per centimetre at 25℃,另外亦可以 ds/m 25℃ (decisiemens per metre at 25℃)。兩單位之關係如下:1000μ mho/cm=1 mmho/ cm=1 ds/ m ,灌溉用水水質標準EC訂為750μ mho/ cm 25℃ 。
總有機碳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C
指廢(污)水中有機物之全碳量。其有機物汙染濃度表示另一方法。生化需氧量測定需5天,較耗時,而且所測得之有機物中之碳,並非有機物中全部之碳。至於TOC,所測得有機物中之碳是有機物中全部之碳,因此,同一廢(污)水樣測定之結果,一般而言,TOC值大於BOD5;。測定TOC為時較快,但需用昂貴儀器,儀器維護費也就相對的提高。
自淨作用 self purification 自浄作用(じじょうさよう)
污染物排進河川混合河川水體後,因水中微生物之分解、污染物之沉澱等作用,使河川水中污染物濃度逐漸降低。
光化學煙霧 photochemical smog 光化学スモッグ(こうかがくスモッグ)
空氣中存在初級及二級空氣污染物情況下,經太陽光照射,陽光中之紫外線使空氣中污染物間發生化學作用產生霧狀性之化學物質,稱為光化學煙霧。如初級空氣污染物一氧化氮(NO),經氧氣氧化產生二氧化氮(NO2),再經太陽光紫外線之照射下、與水氣作用產生硝酸、發生甲醛(formaldehyde)及peroxacyl nitrates(pans)等煙霧性化學物質。
棄根線 excluded stump line 排根線(はいこんせん)
由棄根所造成之根株的帶狀堆集堆或其堆集場地。由於棄根線會造成無效土地,切斷園地內之交通,亦可成為病蟲害發生之根源,也可因小牛爬登而發生事故死亡或傷害。因此宜盡量設法埋入土中或搬出區外。不得已而設置棄根線時,亦宜定設於地區週邊或溪流週邊部位。為使能快速乾燥,設在地形上高處位置較為理想。
涵容能力 assimilation capacity 同化容量(どうかようりょう)
在不妨害水體正常用途情況下,水體所能涵容污染物之量。
水質總量管制 water pollution total load regulation 水質総量規制(すいしつそうりょうきせい)
水體之涵容能力,有其限值,為改善污染,減輕其污染負荷,不僅要管制放流水濃度,同時還要管制放流水量。對於污染嚴重地區及湖泊、水庫、池塘等閉鎖性水體需要以總量管制,才能減少流入污染總量,達到改善污染情況。
灌溉用水水質標準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for irrigation 灌漑用水水質基準(かんがいようすいすいしつきじゅん)
公告用以判斷灌溉用水水質的標準。
心土破碎耕法 subsoil breaking 心土破砕耕(しんどはさいこう)
土層改良之一種。耕土層下方為不透水性之土層,會因滯留第比水使旱田或水田產生冷濕病害者,以機械力破壞不水層,改善其通氣通水性之作業,其作業乃以推土機拖引碎盤機 (pan-breaker),一面前進一面粉碎約60cm之心土。當不透水層較淺之時(30cm左右),即使用直列之二段離的心土犁,一面粉碎心土同時耕翻耕土,此即所謂之心土耕法(subsoil plowing)。
階梯旱田工法 terracing 階段畑工(かいだんばたこう)
現況為陡坡之地形時,將原來山坡施予挖填改良造成階梯狀斷面之山坡,並將旱作填面作成5° 以下坡度之造田方法。與改良原坡工法相較,有減少很多土方量之好處,但因會產生階差斜面而損失一些耕作面積。在元地規劃時,因農路會與等高線成垂直方向之相交,產生陡坡農路之問題。
伐木 clear cutting 伐木(ばつぼく)
開墾地有樹木時,最先施作之砍伐作業。樹徑在10~15cm以下之樹木,可不用砍伐,除可用推土機(bulldoza) 及耙土機 (rakedoza) 等推拔之外,近年來也多使用截樹機(stump cutter) 等之當地碎破工法。樹徑超過此數者,即在伐除樹枝後,切成規定之長度運搬出來。
放流水 effluent 放流水(ほうりゅうすい)
指進入承受水體前之廢(污)水。
初級空氣污染物 primary air pollutants 一次大気汚染物質(いちじたいきおせんぶっしつ)
由於人類的活動及自然變化,產生有害物質直接進入空氣中,稱為初級空氣污染物。如燃燒煤、油、木材、天然氣等等所產生之二氧化碳(CO2)及少量一氧化碳(CO),火山爆發噴出之火山不及燃煤時,其所之硫(S)經氧化而產生二氧化硫(SO2),此等汙染物稱為初級污染物。
總氮 total nitrogen 全窒素(ぜんちっそ)
廢(污)水中有機物與無機物(含氮氧、亞硝酸氮、硝酸氮)所含之氮總量。是湖泊、水庫、池塘等閉鎖性水體產生優養化原因之重要物質。
土壤污染 soil pollution 土壌汚染(どじょうおせん)
土壤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致變更品質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環境者。
農地還原 recycling of wastes to farmland 農地還元(のうちかんげん)
指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之有機廢(水)棄物回歸於農地,再供作農業生產之資源使用。
排放標準 emission standards 排出基準(はいしゅつきじゅん)
指排放廢氣所容許混合各種空氣污染物之最高濃度或總量。
空氣污染 air pollution 大気汚染(たいきおせん)
在大氣中含有污染物質,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健康、舒適生活品質、動植物生長及生命者。
野地墩塊 yachibozu やち坊主(やちぼうず)
與拔根、棄根相類似,屬於除去障礙時的對象物,在日本北海道東部泥炭地有很多此物,是具有類似章魚頭部形狀之植物體。
臭氧層破壞 destruction of ozone layer オゾン層破壊(オゾンそうはかい)
接近地表空氣中,因污染而有少臭氧O3存在時,就會有害植(作)物及影響人體健康。但是在同溫層(stratosphere 10-60 公里)之臭氧層,能將太陽照射陽光中有害之紫外線吸收99%。但自1955年來,由於電冰箱、冷氣機等使用冷媒,產生氟氯碳化物(chl-orlfluoro carbons - CFCS),此一化學物質將會逐漸減少此層中臭氧層濃度,使得陽光中的紫外線幾乎全部照射至地面。科學家於1983年在南極附近發現臭氧層有破洞,因此該破洞範圍有喪失阻止紫外線照射地面之虞。
土壤處理 soil treatment or land treatment 土壌処理(どじょうしょり)
將廢(污)水流進土壤,利用土壤吸附、過濾、土壤中微生物消化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化學變化及植(作)物吸收等作用,使廢(污)水中污染物濃度降低,經由土壤中埋設暗管收集排放。查究土壤處理之名稱意義、處理過程與結果,其係一廢(污)水處理廠。其規劃、設計、操作與維護應與農地之廢(水)器物再利用不同。
每頁筆數:30 頁次:1/20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