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二峰圳

發布日期:2021-08-31 發布單位: 署本部

歷史記錄

「二峰圳」是日本時代屏東平原水資源利用最成功的案例!也是最早在河床攔取地下水灌溉,那時台糖萬頃蔗田的水利工程。1923年由日人鳥居信平利用屏東大武山境內群山和山形的落差!完成不破壞自然地的水源及生態方法取樣。取用屏東大武山上的水「二峰圳」水利工程即利用河川上游,在乾季時,利用河水變成伏流時(河床下的水流),將這地下的水流導出的工程,如此,現有源源不絕的水,可供下游灌溉利用。

二峰圳特殊設計

地下集水堰堤是梯形形狀,與地下伏流水接觸的那一面,由一根根傾斜的混凝土柱排列而成,混凝土柱間的空隙是滲水面,在混凝土柱的外層舖上黃荊的枝條,用意在於避免小石子進入堤體造成阻塞。伏流水從混凝土柱的空隙進入裡頭的三角形空間,便是集水廊道,順著坡度1%的渠道往下游走。

二峰圳介紹

二峰圳的地下堰堤在河床底下約九公尺深的地方,一般人不易理解其構造。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設計了實體模型,讓原先在河床底下的地下堰堤浮出地面。地下取水的原理為,以此圖為例,河床下的伏流水若從右邊向左邊流,水接觸到傾斜的滲水面,通過有混凝土柱、黃荊的枝條,流入裡頭的三角空間後,順著渠道流往下游。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0-24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