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嘉南大圳

發布日期:2021-08-31 發布單位: 署本部

沿革

嘉南平原的血脈-嘉南大圳,是日據時期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當初是為了改善土地利用與增產食糧,於1920年大興土木,花了十年的光陰興建完成。大圳通水啟用後,嘉南平原從此沃野千里,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極大。 東勢鄉【嘉南大圳】 清光緒21年(1895),日本政府佔領臺灣後,逐步發展「農業臺彎,工業日本」的政策,為了增進米、糖的生產量,分期積極開發農田水利。嘉南大圳就是水利組合經營時期建設,在日本大正元年(1912)興建直到昭和12年(1937)完成。濁幹督系統大正13年(1924)開始供水,渠道延伸到雲林心西部海口地區,在同安圳段設有分水閘門,每條分線約灌溉五佰公畝農田,對於東勢鄉的農田有很大的貢獻。 

東勢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要建設這段嘉南大圳,由於當時缺少機械洞動力進行開挖,工程施工時,大部分都由當地人民,按戶各一個「公工」(指無薪資工)在日正當中,一鋤頭一畚箕汗流浹背的開鑿築堤建造。日人設計的嘉南大圳具有排水、灌溉、疏洪等功能,不但讓荒地變旱地,旱田變水田,終使雲嘉南三地一躍而成為全省的米倉,直至現代,嘉南大圳在雲嘉南地區的農業灌溉,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

主要設備

「嘉南大圳」主要設備為:

  • (一)烏山頭水庫(珊瑚潭)。
  • (二)濁水溪進水口。
  • (三)烏山頭南幹線及北幹線。
  • (四)濁幹線:支分線及小給水路。
  • (五)排水設備及防潮防水設備。

灌溉嘉南平原 3年輪作田數15萬公頃的「嘉南大圳」,為台灣水利工程之偉績,此項工程係自 1920年興工,費時10年,至1930年今日告竣,全部經費達5,400餘萬元。 這座嘉南大圳是日本總督府的工程師 八田與一 ,繼桃園大圳、高雄港後的第三個作品。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硬體工程,耗費了 八田與一 人生中的另一個十年。一九三 ○年五月,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完工,傾洩而出的水流沿著如蛛網般密佈在嘉南平原上的渠道,滋潤了這片不毛之地。嘉南平原原本只有五千公頃的水田增加為十五萬公頃。當時有農民在雷動的歡聲中激動地說著:「這是神的恩惠,神賜與的水。」嘉南大圳的完工,使得此地的農作產量達到動工前的二至五倍,嘉南平原自此成為台灣最大的穀倉。 

八田於太平洋戰爭中期,被日本政府派調菲律賓,於赴任途中,所乘軍艦遭盟軍突擊,中彈沉沒,葬身南海,享年僅 59 歲;他遺下妻子八田代樹和兩女續子和浩子居於烏山頭。日本投降,八田代樹竟無意於世間,而在台灣光復前 55 天的 9 月 1 日,在烏山頭送水口投水自殺,以殉她丈夫的事業。「嘉南大圳」竣工後,使嘉南平原成為台灣產業的最大溫床。大家為感念八田與一的功績,於烏山頭壩建立一座銅像,塑他身著一套工作短衫,腳穿膠套靴,蹲伏於堤上,作沉思狀。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0-25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