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竹東圳的歷史與新生

發布日期:2021-08-31 發布單位: 署本部

基本介紹

竹東圳的歷史與新生

前言

新竹管理處目前灌溉面積約六千二百餘公頃,而竹東圳灌溉面積即達八百公頃,約佔總灌溉面積的13%之譜,並兼具提供民生用水(自來水公司員崠淨水場)與工業用水(寶山水庫供應新竹科學園區)之水源外,在其上游竹東軟橋里附近利用圳路落差在軟橋地方設置桂山水力發電廠,是一座迷你小發電廠可供竹東地區用電,為非農業灌溉利用水源之特例。 竹東圳全長約21公里,以汲取頭前溪上游支流上坪溪水為水源,自上坪攔河堰取水口起,穿過軟橋里後;圳路進入一號隧道,此間以十三座大小隧道、六座水路橋、三座虹吸工及明暗渠等不同型式結構物,婉蜒穿行於竹東丘陵東北麓;途經員崠子、資源莊、上公館、大窩、菜窩園及油車窩,至三重埔南方約1公里處止。源源不絕地將上坪溪水源引經竹東地區,流入寶山一號水庫,造就圳路的綺麗風光、遍地良田及聞名世界的科技奇蹟。

歷史的回顧

竹東圳在民國15年(西元1926年)(日本大正十五年)由竹東地區二重埔地方仕伸林春秀先生(照片一)出錢與集資,並與地方人士共同協力下,聘請日本技士動工興建,其主要目的為汲取上坪溪水源,並利用早期由日本人興建之軟橋發電廠(原建於民國八年,利用灌溉渠道流量落差發電之小型水力發電廠,其容量為100KW之法蘭西斯式橫軸水輪發電機二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機件故障而毀棄,復於民國八十一年間恢復供電,目前整治為觀光休閒區)銜接引用渠道作為導水路,施工歷時二年有餘,於民國17年完工通水,灌溉竹東地區農田灌溉面積達530公頃,受益面積達800公頃。 在歷經六十七年之歲月及台灣經濟環境的轉型,由農業、工業至高科技的產業發展,原導水隧道設計規劃功能已無法滿足現今社會之需求,且其結構經長時間之沖刷及隧道坡降不足而造成淤積現象。原始隧道斷面為馬蹄形設計,隧道半徑為0.8~0.835公尺,側壁和仰拱為混凝土結構,頂拱則依地質條件有混凝土砌磚、全混凝土和無襯砌三種型式。經由歲月的侵蝕和環境的改變,竹東圳導水隧道結構在持續淘刷與地層擠壓作用下,逐漸顯現抽心、變形及坍塌的現象,致使全圳最大輸水量僅剩約1.28CMS,且亦有因地質不穩而造成斷水現象。

整治工程的緣由

寶山水庫為離槽式水庫,所以必須借道竹東圳來輸水。竹東圳因為以前是人工開鑿,經過數十年的沖刷,也因為隧道內的坡度不足,常常滿灌致使竹東圳抽心坍方,所以影響了通水;因此新竹農田水利會黃會長炳煌在民國80年(西元1991年)就預見新竹地區因為科學園區的崛起及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必然增加,必須要做竹東圳的改善工程,所以開始著手爭取經費來興建,在民國82年(西元1993年)取得水利局與農委會的同意,連同後續追加的三號虹吸工及圳路週邊綠美化工程,共分八期由十家營造廠商努力之下,前後達十一年之久使告完成。

整治工程的內容

  1. 規劃單位:亞新顧問工程公司
  2. 設計單位:
    亞技工程顧問公司(第一期)
    巨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
    亞新顧問工程公司(第三期)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六期及後續工程)
  3. 施工內容:隧道改善4354公尺、渠道改善4200公尺、三號虹吸工改善、明渠加高及綠美化工程等。
  4. 標準斷面:分為挖掘隧道及明挖隧道二種。
  5. 工程經費:約新台幣2.5億元

整治工程的特殊性

  1. 為兼顧施工期限及用水需求,全部改善工程採用分年分期方式進行。因需考量員崠進水場及寶山水庫之水源之供應及配 合管理處之斷水期,每年可施工工期最多僅60日曆天。
  2. 隧道斷面均為馬蹄形斷面,各隧道之淨高約1.5~2.2公尺、底部淨寬約1.3~1.6公尺,故並不適合一般施工機具之進出且隧道已使用超過六十年,地質狀況不穩定。
  3. 隧道內之出土及進料僅能用小型鐵牛車搬運,且只能單向進行,無法同時進出土料。
  4. 斷水後各隧道內多少都會有積水之現象,對運搬作業及機具之維護保養造成相當大之影響。
  5. 部分施工段地質條件惡劣、地質狀況無法事先預知,工地突發狀況甚難預測且搶修不易。
  6. 停水期限過後後需即刻通水。
  7. 舊有混凝土結構破除不易。
  8. 枯水期水源不足工期臨時被迫縮短等。

結語

竹東圳導水隧道在改善前最大輸水量降到1.28CMS,改善後最大輸水量達3CMS。整治後對於地方整體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就經濟效益而言,近期內竹東圳輸水量足夠提供農業灌溉、員崠進水場和寶山一號水庫源水需求外;另隨著使用者付費與水源移轉合理補償觀念之提昇,藉由原水費、建造物使用費、搭配費及加強灌溉管理費等收入,促使新竹管理處有更充裕之人力與物力完成會務工作。 竹東圳導水隧道的更新之意義,象徵著先民開墾拓荒的精神,在時代進步的巨輪下,能夠賦予它新生的價值,喚起「人與水」親密之記憶,宣揚飲水思源的精神和鄉土人文的價值。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7-31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