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大安圳

發布日期:2021-08-31 發布單位: 署本部

大安圳的父親

認識爺爺(大安圳)之前,一定要先認識爺爺的大恩人,也就是創造爺爺的人-林成祖。現在就跟著爺爺一起來認識他吧! 林成祖本名叫做「林秀俊」,字「茂春」,號「成祖」。林成祖的家裡世世代代都從事農耕,所以從小養成勤儉刻苦耐勞的精神,是個典型的標準農民。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很想到台灣來開墾農田,但是因為他的家境清寒,所以他加倍努力工作,想要早一點完成自己的心願,他的親朋好友知道後,一起籌(ㄔㄡˊ)了一些錢讓他能到台灣,於是他帶著許多人的祝福和他們捐獻的資金,在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的時候從廈門渡海來台灣,開始他不平凡的一生。 到台灣之後,林成祖先在大甲定居,並且跟當地原住民租田耕作,由於他能吃苦耐勞,又懂得利用土地,所以收成越來越好,他為了讓農作物收穫量更豐富,於是開鑿(ㄗㄠˊ)了「大甲圳」引水灌溉農田。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五○年),林成祖搬到淡北,買了擺接、興直二堡之地,轉給佃(ㄉ一ㄢˋ)戶耕作,由於這些地方常常鬧旱災,他為了解決農民的困境,所以開鑿「大安圳」,引三峽河的水來灌溉農田。小朋友你知道嗎?這就是爺爺我會誕生的原因喔! 林成祖去世之後,由於他生前致力於水利設施的興建,和農田的開墾工作,促使擺接地區慢慢的開發了,居功厥(ㄐㄩㄝˊ)偉,所以後人稱呼他為「擺接先鋒 」。

土城人的生命活水

我誕生之後,對很多地方都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土城地區喔!所以土城人都說我是他們的「生命活水」呢! 在清朝早期的時候,板橋、土城、中和、永和等地區,是一片沒有經過開墾的原野,在兩百多年前,先民們剛踏上這片土地時,只有平埔族擺接社的原住民散居在這裡。漢人開墾之後,沿用原住民的舊名,仍稱此地區為「擺接」。 乾隆年間,擺接地區才由林成祖慢慢開發,拓墾的事業全面展開,其中以「大安圳」的修造,對擺接地區的影響最深遠。 清雍正年間,土城、板橋、中和等地方合稱擺接十七庄。擺接十七庄(ㄓㄨㄤ)在很早就己經開發了,西元1829年(道光年間)姚瑩北巡時所著的「台北道里記」中記載,稱擺接十七庄為北部第一勝景。擺接十七庄的繁榮全是大安圳的功勞。大安圳供應擺接十七庄一千八百餘甲田地的灌溉用水。尤其是土城地區,「大安圳」的主要幹線流經土城,灌溉了許許多多的農田,成就了許多大戶以及村落,可以稱作是土城人的「生命活水」。 當時全庄頭的人都喜歡在爺爺(大安圳)我這兒捉魚、抓蝦、摸蛤兼洗褲,看到大家露出滿足的笑容,爺爺(大安圳)我也很開心呢!

大安圳水利設施及構造

小朋友,你一定很好奇爺爺(大安圳)的長相吧!現在讓爺爺我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爺爺的身體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部分喔!來看看吧!

  1. 圳頭:圳頭旁邊有長約二十公尺的溢洪壩,穿越溪頭路下方的,是用鋼筋混凝土所構成的進水閘(ㄓㄚˊ),有兩扇木製閘門。
  2. 圳底、圳岸:是水圳最主要的部分,大部分是土渠,現在已經被加蓋成擋土牆或是道路了。
  3. 陡門〈也就是排水門喔!〉:大安圳幹線沿路的排水門有三個,第一個是大安寮橋楊大人廟旁邊的排水門,最大;第二個是在興城路、中央路、千歲路三叉口的埤(ㄆ一ˊ)塘橋水門,第二大;第三個則是在斬龍山旁邊的山豬湖水門,是最小的,只有一個水門,但卻是最特別的喔!因為在水門旁邊有一座「福神」土地公,祂日夜看管著水門喔!
  4. 水汴(ㄅ一ㄢˋ):大安圳幹線的終點,就是有名的「四汴頭了」,它在板橋信義路和土城青雲路交界路旁,因為是由四個分水汴來調節水量,所以被稱為四汴頭。
  5. 浮?(ㄐ一ㄢˇ):大安圳原本有一處浮?,是先民們在圳道被溪流截斷的時候,架在空中的木製水路,就好像是今日的水管一樣,原本叫作「水筧頭」,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不過從清水路32巷進去,大概一百公尺遠的地方,有一個類似「水筧(ㄐ一ㄢˇ)頭」的地方,它的構造是兩條巷道成十字交叉,大安圳與清水溪分別位於兩條巷道旁邊,上下成十字交錯,上方是清水溪,下方是大安圳,清水溪有一個不鏽鋼製的小閘門,可以用手拉起,把清水溪的水放流入大安圳,景象非常的特別喔!

大安圳的開發史料

大安圳創始於乾隆二十年,公元一千七百五十五年,由板橋市民林成組及其他業戶出資興建的,自大漢溪的支線三峽河右岸媽祖田堰,取水灌溉土城市、板橋市、中和市農田,灌溉面積一千六百七十二公頃,大安圳全長九千八百公尺。 大安圳默默陪伴擺接(今土城市、板橋市、中和市一帶)地區的居民,度過兩百多個寒與暑,也間接促進了擺接地區土地的開發、經濟的繁榮。所以我們可以說:「一部大安圳開發史,就是一部擺接地區的開拓史」。

大安圳的取水源頭

大安圳的取水方式分為以下三種:

  1. 固定堰(一ㄢˋ):也就是用來攔截上游地面的逕流水,田間的灌溉用水也有一部份會再流入河川,固定的河水堰可以攔取流失的用水,讓這些水獲得重複利用。
  2. 臨時攔河堰:在大安圳進水口上游一千多公尺處,利用鉛絲蛇籠及竹籠裡放卵石,構築成臨時攔河堰,以抬高水位,經過導水路到圳道。
  3. 抽水方式:以抽水方式輸送灌溉用水。 根據以上三種取水方式,發現設置固定堰及目前抽水站的地方,都在三峽河流域,因此,「大安圳」正確的取水源頭,是引「三峽河」的水來灌溉。

大安圳灌溉區域及面積

「大安圳」從媽祖田開始築堰,引三峽河的水來灌溉,主要灌溉區域包括今天的土城市、中和市及板橋市一帶。 從大安圳起點開始,在主幹線每個流入口或排水門的位置,都設有標示水圳長度的樁號,而在終點四汴頭的樁(ㄓㄨㄤ)號是:(8+210),可見「大安圳」主幹線實際之圳長是八、二一○公尺。目前大安圳灌溉區域只剩下頂埔地區的牛角坑、大暖坑附近,埤塘、柑林埤部分轄區。

大安圳旁的傳聞軼事

  1. 頂埔「七伍公」 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台灣各地發生嚴重的水患,當時颱風帶來了豐沛的雨量,「大安圳」圳水暴漲,沖毀了農田,也沖走了附近許許多多的墓園,颱風過後,村民在整理家園時發現有些骷髏頭沒有被沖走,大家都想不透,於是村民將這些骷髏頭合葬在土城市中央路四段165巷底,稱為「七伍公」,並製作一塊「七伍公輪值香牌」,交給村民每天輪流前往燒香祈福,方式是由前一天祭祀者在隔天清晨起個大早,將輪值香牌放在其他人家之家門口,任一戶人家在起床之後,若發現了這香牌,就輪到該戶去祭拜「七伍公」,依此方式繼續下去。
  2. 大安寮「楊大人廟」 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楊大人廟,位於土城市中央路三段與永平街交叉路口,是一座藏有數十袋無主屍骨的陰廟,與福德宮相鄰而立,據說該處為「大安寮抗日遺址」,清末乙未割讓臺灣時,各地義軍峰擁而起,日軍敗於三角湧,又困在娘子坑,日軍派特務山本前往偵查,到大安寮橋時,義軍出奇圍攻,日軍死傷慘重,後來,日本人建了兩座碑紀念,一個是在大安圳旁邊山麓的「大安寮忠魂碑」,目前已經夷為平地;另一個在大安圳至公路間,也就是楊大人廟所在的位置。
  3. 主陂先師: 清朝末年,距今約一百多年前,日本企圖侵占台灣,強行控制當時台灣各項經濟建設,為接收台灣作準備。當時,日人在大安寮一帶,從事大安圳之整治和開鑿(ㄗㄠˊ),在今永平路與海山煤礦間,有個「苦埤頭」的地方,地質有所謂「軟陂」之稱,也就是今天挖出來的圳道,明天又會湧出大量的泥土填平,挖了好多次,當再一次將圳道挖鑿疏通時,兩旁的土突然崩塌,工匠都被埋在「軟陂」中,等到大地恢復平靜時只剩下18頂斗笠。日人正式佔領臺灣之後,派廖氏先祖掌管大安寮橋水門,並建造石頭屋讓他們居住,在廖氏先祖家中的祠堂裡,迎祀當初慘遭土石活埋的工匠,稱為「十八先師」,神龕上立有「開山頭主陂匠眾位先師神座」牌位,上面則書「主陂(ㄆ一ˊ)先師」,指的是當年開鑿大安圳主幹線的工匠師傅。

大安圳對土城的影響

大安圳的主要幹線流經土城地區,對土城地區的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水利設施蓋好之後,促使耕作普及、聚落形成、人口增加。 土城在清朝早期,只有平埔族擺接社原住民居住,直到康熙末年才有漢人來開墾,所以人口增加緩慢,乾隆二十年林成祖鑿大安圳,農田逐漸增加,才帶動人口的成長,使得聚落也跟著擴大。 另外,大安圳的開發對土城農村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稻作的普及,稻米產量增加,除了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之外,同時也促進與大陸間的貿易頻繁,當時在土城地區可以利用擺接渡、沛舍陂渡等渡口,以船運載送農作貨物出口。 大安圳的開發對土城純樸的農村社會,產生了不少的衝擊。土城地區的人民為了爭水及地利,曾經發生過漳泉之爭與閩粵之爭;另外就是宗教信仰,前清時期農民渡海來台開墾,常會恭迎地方神祈到台灣開墾地祭祀,而農業社會中,人民最關心的事就是水利設施的問題了,大安圳的開發和土城地區宗教信仰的關係可分為三方面:

  1. 祭祀開圳犧牲之工匠先賢:楊大人廟就是屬於此類。
  2. 水官大帝之信仰:水利設施完成之後,祭祀水官大帝,以祈求水源無缺,灌溉農田無慮。大安圳沿線的「海新宮」內即祭祀「水仙星君」。
  3. 土地公的祭拜:土城地區土地公信仰眾多,是因為大安圳開發之後,圳頭圳尾都有奉祀土地公,主要目的除了祈求福運及感謝灌溉順利之外,也在神明面前簽訂契約或計算水租,以避免問題產生。

大安圳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土城市大安圳整治工程,施工範圍自大安圳清水路段進入土城綜合體育場後,流經青雲路與信義路口,最後流到四汴頭截洪道。整治完成後,改善了土城地區每逢大雨時所發生的水患。為了讓整治完工後的大安圳,給周邊居民利用,特別設計了美化大安圳週邊沿線景觀,在大安圳沿線設步道、仿竹欄杆、景觀燈,使得大安圳週邊環境景觀徹底改善。 另外,在大安圳尾端的空地,整理出一塊425平方公尺的區域,放兒童遊戲器材,再加上大安圳沿線的休閒景觀步道,提供附近居民作為休閒運動和親子遊戲區,取名為「清華社區公園」。 除了清華社區公園之外,還有許多大安圳的河段目前正荒廢著,期望縣市政府能重視這個曾經守候著我們,造就無數經濟奇蹟的大安圳,積極整治這些荒廢的河段,蓋公園或者是修整成活教材,才不枉它〈大安圳〉默默陪伴著咱們兩百多年。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0-24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