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田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
:::

仙佛治水與水共生傳奇

發布日期:2021-08-31 發布單位: 署本部

仙佛治水與水共生傳奇

新園鄉依傍著高屏溪,在共和村鹽埔漁港與海相接,全鄉地勢最高的鯉魚山,有一個居民與水共生的傳奇故事,記載在古蹟十二犁頭鏢石碑上,當地居民延續先民傳統,至今河川志工隊用心養護河堤、全力維護環境,河堤風光美麗動人。 鯉魚山以山形如鯉魚而得名,最高點也不過海拔30米,而古蹟十二犁頭鏢就聳立在西南方200公尺處的高崗亭下,12隻花崗石打造的石鏢,已經保存了百年之久,生意盎然的大樹下, 有涼亭、有洞窟、還有步道,清幽涼爽宜人,閒來坐在亭中吹吹風,暑氣全消。 新園鄉從古早荒涼地,經先民墾拓而成豐腴之地,但受到下淡水溪(高屏溪舊稱)經常氾濫影響,居民常要扛著房子逃水患,這樣扛厝扛了3次,就向新惠宮的媽祖請示,獲指示打造12道花崗石鏢,鎮放在全鄉最北端高崗亭福德祠前, 才終於可以安居,不再扛厝逃水患了 。 然而,溪對岸的高雄大樹、九曲堂等地,卻開始發生溪流氾濫水患,居民向玄天上帝請求後,將福德祠屋頂第二行第七塊屋瓦抽掉,並以銅針浸烏溝血淋在石鏢上,破解鎮壓水患之方, 兩地神明各為自己巡狩區而相抗鬥法,最後才由大崗山超峰寺佛祖出面調解,化解兩地水患的爭端。 水的紛爭化解,從此新園信徒迎回佛祖分尊到新惠宮供奉,並且每逢大科年必前往大崗山進香,以報佛祖恩典,至今屹立的十二犁頭鏢石碑上,記錄著先民墾殖的辛苦,也一併記錄著河川興築堅固堤防的因緣,水利設施與沿岸居民共生共榮的情感,也更獲得了明證。 新園部落初成,一切經濟以農業為重心,田洋子、瓦磘子、仙公廟即屬屏東管理處萬丹站萬丹圳,引下淡水溪地面水灌溉之農田,1928年萬丹圳第一抽水廠即建於鯉魚山麓下之下淡水溪旁,這個抽水站曾是東南亞最大的抽水站,造就了地區榖倉美名,如今跨越溪流的單車專用景觀橋,雄偉聳立,展現新興休閒生活與水設施之間新的聯結。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0-24
頂部